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本文已影响6.66K人 

文章来源:8090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新妈课,原创标题: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责任编辑:Lee

/p>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掀起“国学热”以来,有关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是”与“非”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然而,许多中小学校国学教育却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不断实施着,因此,对于国学教育有无价值的讨论已经没有必要。虽然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已经被大家所接受,但关键问题仍在于如何开展和实施国学教育。基于目前大多数学校在实施国学校本课程中以经典诵读为主要方法的现状,本文提出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的观点,即中小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在内容、方法、学习结果、学习价值取向和评价上不止于诵读。本文围绕“为何不止于诵读”和“如何不止于诵读”两个问题,提出建构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和方法体系。

一、国学教育为何不止于经典诵读

何谓“国学”?何谓“国学经典”?任何一个问题的讨论都是从其最基本的概念和内涵开始的,对基本概念的澄清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何谓“国学”?学术界的争论至今未停止,莫衷一是。但目前学界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国学包括古代诸子百家之说(以儒学为主流)、文学、艺术、科学、史学等多方面。“国学经典”是“国学”的下位概念,即是指“国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原创著作”。从“国学”和“国学经典”的概念界定看,经典可以诵读,但并非所有“国学”都是可以诵读的,诸如书法、绘画等艺术。之所以出现“国学教育止于诵读”的场面,首先是在概念理解上把“国学”囿于“经典”,使“国学”概念狭义化。

经典可以诵读,经典也需要诵读。1998年6月,团中央、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启动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此后短短数年间,该工程便得以在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千所中小学校开展起来。一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国学经典诵读运动自此在全国中小学铺开,许多中小学校自行开发了诸如《经典诵读》、《千人诵读》等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而且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诵读方法和形式,如课堂读和课外读相结合、学校读和家庭读相结合、学生读和教师读相结合、音乐舞蹈和诵读相结合等等。但为什么如此恢宏的场面,甚或可以说是一场诵读运动却在学术界产生了如此大的争议?

极力反对儿童读经的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刘晓东教授,曾分别撰文与南怀瑾先生和郭齐家先生讨论,他争论的焦点在于经典内容选择和经典学习方法问题,认为“儿童读经以‘填鸭’‘填牛’之强制灌输方法,让儿童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古代‘经典’,期望以此使儿童获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劳永逸’之学问,这公然背离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是走历史的回头路。”

仔细体味,他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中小学校所选择的国学经典内容是不加甄别的、良莠不分的,断然不可取;如果把儿童诵读作为经典学习的唯一方法,那是对传统教育中记诵方法的盲目推崇,也是断然不可取的。但如果以此断然否定儿童国学经典学习的价值,也是断然不可取的。故作者认为,科学地选择适合当代儿童学习的经典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征的学习方法,才是对待国学经典的辩证之正确态度。

那么,对待中小学生国学学习,我们究竟持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目标?在这里,我们提出“诵、忆、悟、行”四重境界,即“诵读、记忆、领悟、行动”。对待国学主要在于“悟”和“行”,而对于《论语》等经典国学即需要达到“诵、忆、悟、行”四重境界。国学教育由“诵”开始,最终到“行”,逐次提高,使国学的学习最终内化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诵、忆、悟、行”四重境界可以说既是中小学生国学学习的方法体系和目标要求,也可以称作是国学学习的评价标准。

“诵”:国学经典需要诵读,诵读经典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诵读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许多学校通过设计不同的诵读方式,如吟唱、带读或齐读、接龙、默读、讲故事等等,甚至和舞蹈、武术联系在一起诵读,让师生流连忘返,乐在其中。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诵读的形式不要过于“复古”,或行似“诵经”的味道。

“忆”:经典内容除了诵读,许多是需要记忆的。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儿时的记忆在成年后很难消退,孩童时代的记忆甚或可以追随一个人的一生,而且类似书法和绘画类国学内容有些也是需要记忆的。

“悟”: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高道德素养、高审美情操和高人文素养,所以中小学生国学的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领悟”,最终落实到“行动”当中,而这种“领悟”更多时候应是一种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无意识、自动地获得知识的过程,对规则知识的无意识加工是内隐学习的本质。通过诵读经典和记忆经典,使学生沉浸在国学的氛围之中,并通过教师适当地解读,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体会其中的要义,达到“悟”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燃起生命的希望火花。

“行”:诵而后能忆和悟,悟而后能用。中小学生国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行动”。这种“行动”既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行动”也是一种结果,是学生学习国学的外显行为表现,譬如彬彬有礼、团结奋进、活泼可爱等外显形象,以及践行孝道、热爱祖国、社会和生活等外显行为。因此,国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学生背多少经典,或者是背得多向别人炫耀,而应该是通过学习国学来滋养学生,使其立君子品、行君子事、树君子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二、国学教育如何不止于诵读

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由“诵、忆、悟、行”四重境界构成,四重境界辩证统一,逐次提升,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学学习的目标体系。那么,在中小学国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实现这四重目标呢?

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第2张

1.正确认识国学的教育价值

对待中小学国学的教育价值,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然其出现并且普遍存在,就应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因此,对待国学复兴思潮,完全否定和无限夸大其价值的非此即彼的态度都是有害的。从宏观教育价值而言,中小学实施国学教育对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凝聚民族文化精神、彰显民族文化价值等,其作用是显著的,意义是非凡的。从微观教育价值而言,主要表现在国学对于学生个体终身发展所独具的“生命化”价值。这种“生命化”价值在表象上并非明显,而是在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对学生产生人文情怀和精神关怀,提升其作为个体的生命质量,完善其精神世界,实现其生命的终极意义。因此,对待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过于夸大其价值,也不否认其价值。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国学教育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中小学国学教学观和目的观。诵读是国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诵读可以领略经典行文的美妙,可以培养好的语感。通过记忆经典可以增加经典知识的储备,并为领悟和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领悟和行动是学习国学的最终目标,只有把国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才算是真正落实了国学学习的实质。

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第3张

2.培养一支高国学素养的教师队伍

中小学生学习国学需要以内容和形式为载体,不同学段的孩子需求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学段的国学教育应该有不一样的目标。如何选择不一样的内容,如何选择不一样的教和学的形式?又如何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无缝对接?这是需要教师去研究和探讨的。从作者所调研的情况看,国学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水平参差不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开发实施课程的教师队伍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古文与现代白话文差距较大,有些不仅艰涩难懂,而且很多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的,如果教师对经典内容及背景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的学生又怎么去弄明白呢?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不懂国画知识,甚或不会毛笔书法,怎么去教我们的孩子呢?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诵、忆、悟、行”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国学内容都适合现代的孩子学习,又怎样真正做到“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这更需要教师去深思和研究。因此,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国学教育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除了教师自身加强国学学习和研究外,需要专门针对国学教育实施教师培训,组织相关专家就国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讲座和学习。此外,在师范类院校可以开设相关国学类课程,强化国学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第4张

3.把国学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气质和办学特色经过长时间的淀积而形成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和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它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国学教育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墙壁、门窗、走廊的装潢等途径,创设一种能使学生领悟国学内涵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第5张

4.构建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国学教育“诵、忆、悟、行”目标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国学在诵读的基础上更好地扎根学校教育?如何关照认知与德行的和谐发展?如何使国学与教育实践、校园生活水乳交融,成为“活”的文化力量?我们必须搭建国学教育课程体系,使其成为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联系的桥梁。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是一个体系,应该包括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1)国学课程的价值。首先,它应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实;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既可以表现为民族性,也可以表现为世界性,甚至是立足世界的根基。其次,是一座衔接多维因素的桥梁。时代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教育同样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学校教育是促使人的德行、情感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可以衔接和关照认知与德行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建构的国学课程体系应是一种汲取传统文化要义,以社会需求、学生的发展为基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统一发展,使之成为一座桥梁,架设在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之间,学生认知与德行之间,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化”和终身化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国学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承担育人社会责任的载体。传播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传承民族精神,彰显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感知做人的原则、做人的智慧和做人的精神,形成和谐完满的道德和人格修养,更是学校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国学课程正是承担这一责任的载体,“濡化”中华传统文化中礼的知识、礼的行为、礼的准则和礼的智慧,培育文明人和文化人,让世界看到中华少年公民坚强、自信、仁爱、智慧的内心。

2)国学课程的目标。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国学课程教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针对师生生命成长的总体目标,而分目标是针对不同年龄和年级学生认知和心理差异的阶段性目标。国学课程教育总目标可以定位为通过实现学校的全部生活就是课程的原则,把国学教育贯彻到师生学校生活实践中,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校园特色,培养德高学实、行端表正、艺美体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国学课程教育应尊重学生成长规律,遵从儿童天性,分年龄段设立目标。如小学低年级目标可以设立为“学会适应,学会独立,养成基本的文明礼仪和文明生活的习惯”;小学中年级目标可以设立为“学会敬人、律己,懂得尊重与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增强集体荣誉感与学校、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小学高年级目标可以设立为“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遵守社会法律规范,熟悉并掌握公众场合基本礼仪,学会礼让他人、宽容待人,学会分享”。

3)国学课程的设置。国学课程设置的基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办学理念为国学课程设置提供方向指引,文化特色为国学课程发展提供现实土壤。在这里必须再次澄清的是“国学经典”只是“国学”的下位概念,因此,经典诵读仅仅是国学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拓宽国学课程的视野,整体架构国学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

4)国学课程的实施。国学课程的实施应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中,使之成为日常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主题活动、活动体验、课堂学习、专题讲座等。学校同时成立国学课程领导团队,明确学校每个教师都是课程人,构建学校国学课程开发实施的共同体。领导团队应该发挥国学课程的专业权威和精神领袖作用,起着引领、支持、保障的作用,在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引领、评价等整体基础上实施“高位”管理,在课程理念、精神、关系、需求、特色等综合意义上实现“内涵”管理。当然,这些都有赖于学校领导团队具备较高的国学素养和先进的课程理念。

国学课程的实施要做到“诵、忆、悟、行”的统一,重在潜移默化和知行合一,必须遵循一定的课程实施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国学课程实施应力求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展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切合实际,加强针对性。第二,互动性原则。教学过程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胜过单向输入的效果,同时还要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第三,实效性原则。注重实效性是国学课程实施的基本任务和归宿,体现实效性也就是要解决如何将国学教育落实到师生的行动中。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制度保障,也要有完善的课程内容设置;既要有切实可行的考察方法,也要有细致的课程评价方法。

5)国学课程的评价。广义的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产品、课程与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表现以及学生学习成就的表现的评价。要实现国学教育从以往单一的国学经典“诵”的评价转向多样化评价,从碎片性评价向系统性评价转变,必须建构完整的国学教育评价体系。因此,探究新的评价方式就成为国学教育研究者新的课题。

建构科学的国学课程评价标准,从教师、学生、教学等层面进行监测,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国学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实施、结果等方面做出价值判断并不断寻求改进途径。国学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具有激励性质的积极性评价方式,如学生作品的展示、“少年君子榜”“知行少年”“国学小书童”“节日文化小使者”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学生才能。不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的评价,都采用自评、互评和总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形式多元化,评价结果公正、公平,体现课程评价的可操作性。

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第6张

三、结语

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诵读,“诵、忆、悟、行”既是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方法体系,又是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标要求,也是中小学国学教育的评价标准。不同的国学课程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目标要求和评价方法应有所区别。我们必须警惕把诵读作为中小学国学教与学的唯一方法的现象,国学的学习最终要落脚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当中。更要警惕把国学教育当作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国学教育不等于素质教育,加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只是众多教育目标中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身处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因此,既要重视国学教育,但又不能无限地夸大其功能,如何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此外,如何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资源,促使中小学国学教育有效实施,同样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第7张

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第8张

懂了全智能国学视听机视频讲解大全

关注公众号(ertongguoxue)即可免费观看国学机使用学习指南!

回复文章对应的数字,即可阅读下面精彩内容!

101← 摇控器功能介绍(视频讲解)

102←摇控器音频137键使用操作演示(视频讲解)

103←首页主界面图标介绍(视频讲解)

105←如何设置全自动学习懂了三年读经计划(视频讲解)

106←如何设置全自动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视频讲解)

107←如何连接电视播放视频(视频讲解)

- 谢谢你,看到了最后 -

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享朋友圈,让每个儿童受益,给您添福报!关注公众号:ertongguoxue,从这里开始!

微信号:571663601 范老师

「视频讲解大全」懂了国学机学习真方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更多关于国学|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_搜狐母婴_搜狐网- 新妈妈育儿经验分享,二胎辣妈帮,宝宝树人早教、母婴专家在线问答,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nmake521」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