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男喜欢强势的女人

本文已影响4.96K人 

妈宝男喜欢强势的女人,有自己的“世界观” 强势的女性,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且,有自己世界观的女性,在男性眼里会显得相当有魅力。下面是妈宝男喜欢强势的女人的内容!

妈宝男喜欢强势的女人1

“强势的女性”很容易被男性敬而远之,但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如果是性格坚强又可爱的女性,男人也会不由自主地为之心动。那么这次就来介绍一下男人喜欢的“强势女性”的共同点。 其实是“逞强” 平时在大家面前展现出强势的模样,实际上在知道对方“逞强”的时候,男生会非常心动。其实,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渺小和纤细,努力扮演着强势的女性,会深深地打动男人的心。

妈宝男喜欢强势的女人

另外,如果只在自己面前表现出软弱的一面,特别的感情也应该很容易涌现出来吧。在郁闷、烦恼、为难的时候,如果只对在意的男性撒娇,或者表现出柔弱的一面,“我必须为她做点什么”这样的想法会更加强烈。 推人后背 有时候会被性格刚强的女性狠狠地骂,然后让她推着自己的后背。“你一定能做到的”“你可别胡思乱想啊”之类的话,会给你带来行动的契机吧。如果有能给予自己信心的女性陪在身边的话,对于男性来说也会非常的安心。因为在一起会变得积极,所以男性也会“不想放手”。

有自己的“世界观” 强势的女性,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且,有自己世界观的女性,在男性眼里会显得相当有魅力。不要对自己说什么都无所谓,有自我主张的女性会强烈地“想让对方回头”。任性过头或太强只是负面印象,但是有“这里不能让步”的风格是非常棒的。 不会让人感到不愉快 即使用强硬的语气和激烈的言辞说出意见,也不让别人感到反感的女性,不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吧?

既否定人格,又用高高在上的眼光进行批评,还说伤人的坏话。如果是绝对不会做这种事的女性,强烈的语调反而也会感受到爱的吧。虽然也有人讨厌直截了当地说出话来,但对于对方是否体谅和尊重对方,这才是大致区分印象的关键所在。 最后 说到“个性很强”容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但也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如果不是自恋,而是能够好好地体谅对方的话,男性也会对你产生好感。

妈宝男喜欢强势的女人2

具备正常三观的人会无法理解“妈宝男(女)”的思维,会对此嗤之以鼻,视其为“奇葩”,今天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历来剖析这一特性人格特点,为大家以后教育孩子做一个“避坑”操作。

“他对我很好,但是我想嫁给他,不是嫁给他妈妈

这是一个剩女的实例,这个剩女就是我的表姐,30岁了还不愿意出嫁——曾经她无限接近于结婚生子,但最终她选择了退出。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他对我很好,但是我想嫁给他,而不是嫁给他妈妈。”

表姐所遇到的,就是一个妈宝男。表姐是个女强人,16岁中专毕业就出来打拼,现在是公司的高管,月薪在2W左右,性格非常强势的一个女人。

而对方是一个典型的妈宝男,工作是月薪4K的闲职却开着宝马5系,单亲妈妈抚养长大,家里也比较富有(本地拆迁户)。他对表姐无微不至地好,是真挚的好,两人非常相爱,性格上也算是互补。

开始谈婚论嫁的时候,表姐是有疑虑的——这个男人太没有主见了,凡事以她的意见为主,到与他的母亲相处之后,表姐却毅然决定斩断这段关系。

他的母亲对表姐说:“你们结婚的婚房我给准备,婚后你就不用工作了,在家和我一起照料好我儿子就可以了,每个月我还是给你工资同等的收入。”

更糟糕的事情是,在短暂的几次相处中,对方的母亲完全见不得自己的儿子为表姐提供哪怕一丁点的服务——即便只是吃饭过程中给表姐夹她喜欢吃的东西。

当表姐提出,如果结婚可以什么都不要,但必须摆脱其母亲的操控时,对方没办法选择了——他可以不享受生活,不接受妈妈物质上的馈赠,但他不敢、不愿意忤逆自己的母亲。最终两人是和气散场。

我不得不为表姐的冷静选择点赞,但随即又产生了另一个疑惑:为什么一个习惯被照料的妈宝男,会选择我这强势又不懂得照料人的姐姐?为什么一个习惯被照料的妈宝男,会无微不至的照料恋人?

直到我阅读了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才发现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妈宝男的心理缺失是那么明显 。

妈宝男的心理缺失,决定了其单一的“恋人模型”

我们每个人都是如何选择恋人的?一见钟情又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问题,以往我认为是无规律的,即所谓“缘分”,但实际上这一切完全有迹可循。以妈宝男为例进行解析。

妈宝男的缘分=取回“妈妈”或“嫁给爸爸”对于缘分,心理学也有独特的解释:缘分的确是在过去修下的,但过去不是前世,而是我们的童年,主要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修下的。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在五岁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事实上不止人格,我们的情感基础也常是童年形成的:

如果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我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将爸爸妈妈当作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如果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很少,我们一样也容易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只是情形更加复杂。

然而,恋人和父母的原型是不同的,这就引出了许多幻灭的爱情。妈宝男是包办型溺爱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其安全感被父母过度满足。

表姐所遇到的这位妈宝男就是如此,他只是依照他母亲的模样,以她为原型去寻找恋人。他的母亲强势、事业有成、有主见、能帮他解决一切需要选择的问题——这些种种特点,同样作为女强人的表姐与之不谋而合。

妈宝男的心理缺失——希望恋人代替自己而活妈宝男的心理缺失是什么?其实非常容易理解,他的一切都是被包办的,换言之,他是没有自我的。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而问题在于,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不断追求独立,追求自我实现,而包办型溺爱让他们为父母而活,最终让孩子压抑实现自我的需求,但也只是压抑。这份需求并不会消失,而是隐藏了起来等待特定的事情来激活。

就如表姐遇到的这位妈宝男,即便面临另一段不弱于亲子关系的亲密关系,他仍然选择了母亲而不是自己和两人。

当他遇到了表姐,一个与他活得截然不同的人时,他把自己内心实现自我的需求投射了,投射到了表姐身上,从心理上视表姐为另一个自己,而只要表姐过得开心他就开心——在他眼里、心里,表姐就是那个独立的、摆脱了母亲操控的自己。

妈宝男为何对恋人百依百顺?——单一的社交模式我们最初从哪里学会社交的?我们又是从哪里学习与异性、与恋人相处的?答案是从家庭里,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

而妈宝男,则是从与母亲的相处中习得如何对待自己的恋人的:他对表姐百依百顺,就如他的母亲对他百依百顺一般;反过来,他又希望表姐如他的母亲对待他一般,生活中事事帮他做决定,包办一切。

妈宝男是很细心的,他总能察觉到对方的可能的需求,做尽可能完美的安排——就像他的母亲对待他一样。

而另一个状况是父亲对妈宝男的影响。通常妈宝男的母亲具有强势的性格,这份强势不单单在对孩子时,还包括对自己的丈夫。

而如果父亲对母亲的强势表现为百依百顺,同样也给妈宝男做了一个示范:丈夫应该容忍妻子的强势,忍气吞声。

妈宝男的形成——包办是表面,底层是恋子情节和恋母情节的共鸣

妈宝男的形成,包办型溺爱是脱不开的原因,但其底层心理逻辑是母亲的恋子情节和孩子的恋母情节产生的共鸣所致。

恋子情节:即父母以孩子为第一精神寄托,以孩子为中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对孩子依赖的、拒绝与孩子分离的心理;恋母情节:即孩子以母亲为第一精神寄托,以母亲为中心,压抑自我需求,久而久之形成对母亲的依赖,拒绝与母亲分离的心理;单纯的包办型溺爱,始于父母的恋子情节,这类父母把孩子当成了另一个自己。但父母单纯单方面的包办型溺爱并不会形成“妈宝男”,因为这是二元关系,即父母想包办,也需要孩子接受才行。

妈宝男喜欢强势的女人 第2张

美国心理学家帕萃丝·埃文斯在她的著作《不要用爱控制我》中写道,她一个朋友早在两岁时就第一次“看清楚了自己”。当时,他妈妈把他和姐姐单独留下来几个小时,就在那个时候,他“感到一种安全感,并看清了自己……从那时开始,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

他能有这种感觉,那一定是他父母中的至少一人或两人都尊重他的独立性,尊重他的自我感觉,而不是把他们“内在的小孩”强加到他头上。

这样的人是幸运的,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而长大后,他们会发现自己拥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创造力,像爱因斯坦、牛顿、尼采等所谓的天才莫不如此。

要让“妈宝男”成型,就需要激发孩子的恋母情节,引发共鸣:

与孩子建立过分亲密的亲子关系(恋母情节的高峰期是在儿童3岁左右时),用情感勒索的方式,告诉孩子母亲的感受是他的责任,并让他为此付出代价;

用物质要挟的方式,让孩子尽可能的依赖母亲;不断阻碍孩子独立探索世界,阻碍他的独立发展,让他丧失独立能力;

一个幼儿天生就知道母亲是自己存活的关键,他会压抑自己而去发展出适应母亲需求的东西(姑且称为“东西”)。例如,因为不服从父母而被威胁“再闹我就不要你了!”的孩子,会迅速压抑自己的情绪,诚惶诚恐地安静下来。

唯有如此,妈妈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一切,而孩子同时认为妈妈是自己的一切,其所产生的共鸣才能养育出一个“妈宝男”。

妈宝男喜欢强势的女人 第3张

妈宝男的救赎——恋人

妈宝男是能自我救赎的,当然前提是他自己能意识到和妈妈的关系模式是存在问题的;而自我救赎的关键,恰恰是恋人。

恋爱,妈宝男的自我救赎机会人的一生中有两段亲密程度不相上下的亲密关系,其一是亲子关系,其二是恋爱关系;在武志红老师的书籍中,更是把恋爱比喻为第二次“诞生”。

第一次诞生,即我们从母亲温暖的子宫分离出来的时候,这一次诞生让我们完成了身体的独立;第二次诞生,即恋爱,其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黏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并且,我们还深深地懂得,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这一次诞生可以让我们完成心理上的独立;

与之第一次诞生不同的是,恋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并且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

其实,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作了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其表现就是,恋人多数时候都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现实父母或多或少让我们不满意,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们选择恋人的基石。

但不幸的是,多数人的“治疗”是失败的,就如表姐和妈宝男的那段恋情。倘若当初他愿意“舍弃”母亲,独立去建立自己的新家庭,那么他就完成了一次心理上的独立。

妈宝男喜欢强势的女人 第4张

恋情是救赎机会,但恋人不是工具“符合”不是“等于”,热恋中的人必须要明白这一点。

你对恋人有一种期待,恋人对你也有一种期待。很可能,你既符合她的期待,她也符合你的期待。但是,这种相互的符合只是一种运气,你们彼此并不真正懂得对方的期待。

恋人不管多像你的理想父母,那也只是你的投射、你的看法,来自于你童年的期待。但实际上,你的恋人有另外一种生命体验,他是另外一个人。如果你只觉得恋人是你的理想父母,那就等于你只是将恋人当作了一个爱的工具或对象,而没有将恋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来理解、来尊重。

决定救赎能否完成的,是“客体关系”光是恋情就能实现自我救赎?并非如此,恋爱、婚姻是一个救赎机会,一个可能性,真正决定救赎能否成功的,是恋情中的双方能否彼此互为“好的客体”。

幼儿心中,只有“我”是唯一的主体,而将妈妈和爸爸视为客体。如果爸爸妈妈爱他接受他,就是“好的客体”,他就会最终懂得,爸爸妈妈和他一样,都是主体。

于是,他不仅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爱父母,并最终学会了爱其他人。从此,他对于别人,也是一个“好的客体”了。

在恋爱中,如果你找到一个“好的客体”,而自己也做了“好的客体”,那么双方就会进一步成长,真正从孩子变成成人,从对父母原型的执着化为对情侣的爱。而自我救赎,也就得以完成。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